当前位置:首页>阅读资讯>正文

浅谈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以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量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很多尝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授予方法,使学生会阅读

我们知道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只有读懂了读通了,才能和文本达成默契,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有效的阅读方法有两个:通过逐字逐句认真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勤查工具书,或虚心向人请教,弄懂之后再往下读。同时,要教学生进行有效的浏览、选读、摘读等,并做好阅读笔记。浏览是阅读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所谓“一目十行”就是说浏览。对于一些故事性的阅读文章,就可以教学生浏览,掌握梗概就可以。选读是针对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需要的片段进行细致的阅读,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阅读收获。摘读是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语或段落用本子摘抄下来。以便于经常阅读或者需要的时候拿来参考。这几种方式要逐渐使学生学会接受。只有会读书了, 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二、推荐好书,使学生多读

老师一定要替学生挑选些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称的有益的书籍。一般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该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让他们读;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拥有一本好书就像拥有了一位好朋友,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一定要引导他们有选择地读好书。怎样的书才是有价值的书呢?“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指明了方向。

1、由课文延伸。在教材里,有很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或是从名著中节选的,这些经典的著作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材料。比如《美猴王》就节选自《西游记》,《武松打虎》就选自《水浒》。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时,把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前后内容给学生做简要介绍,激发学生想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读整本书籍。

2、由《日积月累》延伸。在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些名人名言,好词好句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名言,读名人著作。比如读到“只有为别人而活着,生命才有价值”。可以问学生:你知道哪些人物具有这种品质?然后推荐他们读雷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人物的书籍和介绍他们的故事。

3、结合节日推荐书目。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给学生推荐好书,比如:母亲节时可以推荐《捣蛋鬼日记》、《不对母亲开炮》等文章。“三八节”推荐《花木兰》等。这样也能不断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三、开展活动,使学生悦读

1、通过班队会、晨会给阅读搭建平台。通过在班队会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故事大王比赛、诗歌朗诵会、课外阅读摘抄本评比赛等,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另外,我们学校的“十分钟晨读”活动也开展得很好。学生在每天的晨读中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如好词好句大家读、我的好书分给你等活动也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课外阅读量。

2、各项竞赛活动。学校可以开展手抄报展示、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等,班级可以建立阅读评比台,促进学生阅读。

3、建立图书角。班级的图书角能解决家庭藏书不多的学生书源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是读物的数量和质量都要适宜,我们的老师尝试着在班级建立“读书角”。“读书角”可以相互传阅书籍,实现资源共享。

四、家长协助,使学生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终身受益。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读书,会营造一个书香的家庭氛围。因此,要和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课外阅读工作。班级可搞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如亲子读书经验交流等。这样,做到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为孩子搭建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生只有共同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更多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让语文学习变得更精彩。

作者:徐凤杰  来源:中国校长  日期:2015年12月17日